(記者 葉菁)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在,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,正融入千行百業,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。工信部公開數據顯示,截至7月底,我國5G基站已達196.8萬個,“5G+工業互聯網”建設項目逾3100個,31個省份均出臺5G、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。5G已經深入千行百業,在鋼鐵、港口、礦山、制造等行業助力數字化轉型,5G產業探索的商業價值正逐步兌現。
(圖片來源:攝圖網)
我國5G+工業互聯網發展迅速
我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發展環境持續向好,在政策體系、技術標準、基礎設施、融合應用和產業生態方面,都取得了長足進步。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曹薊光介紹,央地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強,投融資力度加碼,80%的省份都出臺了對“5G+工業互聯網”的支持政策。
如今,“5G+工業互聯網”行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,賦能效應日益顯現,并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、標志性成果。據人民網報道,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,5G應用創新案例數量和創新性均處于全球第一梯隊,5G應用在多個行業落地。特別是5G+工業互聯網領域,截至今年上半年,累計建設項目已超過3100個,在技術、產業、應用等方面均邁入了“無人區”。
賦能實體經濟提升生產效率
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是發展以制造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,“5G+工業互聯網”是我國加快制造業做優做強的關鍵路徑和驅動力量之一,兩者優勢互補效應快速顯現,正為各行各業帶來智變。
例如:在鋼鐵行業,中鐵工業率先引進5G技術,以鋼橋梁重要部件頂板單元生產線為試點,建設5G智能車間,實現了從“粗放式工廠”向“數字化透明化工廠”轉變、從創新生產向網絡化協同轉變,產品交付周期縮短10%,綜合成本下降5%;在煤礦行業,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塔山煤礦,通過搭載5G網絡的自動巡檢機器人,實現了機械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的智慧轉型……
“5G+工業互聯網”正推動平臺化設計、智能化制造、網絡化協同、個性化定制、服務化延伸、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模式向更多的重點行業延伸,并已在采礦、鋼鐵、電力、石化化工等眾多重點行業率先布局,形成遠程設備操控、機器視覺質檢、生產能效管控等典型應用場景,標桿示范帶動作用日益凸顯。
運營商持續助力5G+工業互聯網走深走實
眾所周知,運營商在“5G+工業互聯網”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近年來,三大運營商攜手產業各方共同打造了“5G+工業互聯網”的標桿項目,共同打好融合創新的“團體賽”,攜手推進“5G+工業互聯網”應用落地生花。
中國電信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,助力工業產業數字化轉型,覆蓋礦山、電力等20多個細分行業。例如:為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準能集團搭建了5G網絡,賦能礦卡的無人駕駛;在多地為美的集團打造燈塔工廠,縮短了產線時間,提升了生產效率……
中國移動依托細分行業,加速“5G+工業互聯網”項目規模復制。目前,中國移動已拓展實踐超過1300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項目,遍布全國近30個省份和地區等。
中國聯通則圍繞工業典型場景打造2000余個標桿項目,賦能工業生產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柔性、更高效。
當然,這只是運營商在“5G+工業互聯網”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績,實際上就整個產業鏈而言,各行各業都在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和布局。在加快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過程中,產業界各方應凝心聚力,共促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前行。
通信信息報社版權所有 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西洪路長春埔電信IT大樓 電話:0591-83365172 聯系人:黃女士 閩ICP備08001196號
短信息類服務接入代碼使用證:閩[2008]00019-B01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閩B2-20080034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:20080501